(图片来源网络)
(图片来源网络)
甚至有网友想买医用防护服进行防护,可是当前医用防护服紧缺,于是他们想到了防静电服。
电商平台上防静电服的销量蹭蹭蹭地往上涨,
月销量高达1w+
但是,防静电服真的能起到对病毒的防护作用吗?这要从它的材质说起。
防静电服的主要功能是减少服装上的静电积聚,其材质中包含具有抗静电效果的聚合物纤维、无机纤维(如金属纤维、碳纤维等)、抗静电剂等,这与用于隔离新冠病毒的医用防护服材质完全不同。同时,防静电服的孔径很大,在防护新冠病毒方面与普通外套无异。
虽然防静电服起不了防护病毒的作用,但是它在很多工作场所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据统计,在化工、医药、石油、火药等行业的工作场所中,大约30%的火灾事故是由于人体活动产生的静电超过安全限值,从而产生放电火花而引起的。
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提高防静电服的质量,在2019年12月31日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(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)公布了新的国家标准GB 12014-2019 《防护服装 防静电服》,该标准将于2020年7月1日实施。
那么,在实施阶段,厂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标准变更呢?要如何加强原材料的品控和检测?
为此,我们找到了CVC威凯纤纺工程部工程师杨超英,对新国标进行了技术解读。
一、对比GB 12014-2009《防静电服》,GB 12014-2019 《防护服装 防静电服》主要有哪些修改和技术更新?
1、引入GB/T 23464-2009《防护服装 防静电毛针织服》的主要内容;
2、新旧标准面料技术指标对比;
(点击图片查看高清大图)
3、增加了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限值、异味的考核指标;增加了撕破强力的考核指标;
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在一定条件下,可分解产生20多种致癌芳香胺,形成芳香胺化合物。若长期与人体接触,会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恶性肿瘤。异味包含霉味、高沸程石油味、鱼腥味、芳香烃。长期接触异味有可能引起眼、鼻、咽喉不适,诱发哮喘、化学性肺炎。新标准中增加这两项考核指标,对提高防静电服的内在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。
防静电服在人们穿着活动过程中,衣服的一些部位会被拉伸、拉扯。撕破强力较差时,衣服面料容易被撕破,从而影响衣服的外观美感及实用性。此项考核在国外的相关标准有着广泛应用。我国新修订的标准也将撕破强力列为考核指标。
4、取消了防静电服分级;明确了防静电服带电电荷量和点对点电阻的测试细节和要求;
新标准取消了点对点电阻和带电电荷量的分级技术要求,统一做如下规定:
• 使用条纹或网格状导电纤维或导电长丝实现防静电性能的,导电材料的间距不应大于10mm。
• 防静电服的带电电荷量<0.6μC/套。
• 防静电服作为接地措施使用的,按标准方法洗涤调湿测试,测得的服装点对点电阻应为,具有接地点的防静电服,按标准方法测试,服装各测试点与接地点之间的电阻应为
。
5、对防静电服的标识、使用说明进行了修改和补充;
新版标准明确规定了永久标识上应有防静电图形符号标识,且明确了对耐久性标签的要求。
修改原“产品说明书”要求为“制造商提供的信息”,细化并增加了其应包含的内容。
包装和储存要求中删除“8.2 产品不得与有腐蚀性物品放在一起,存放处应干燥通风,包装箱距离墙面、底面20mm以上,防止鼠咬、虫蛀、霉变”。
6、其他技术要求:
明确服装外观质量、结构及款式缝制等要求